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王燕维/文孙维佳/摄
到9月20日,杭州第一网红菜市场——红石板农贸市场就已经投入使用整3年了。
很多人都担心“网红”的生命周期太短,太容易消逝。不过,腕哥再访这个网红菜市场却觉得,满满烟火气,一切都刚刚好。
走进红石板农贸市场,你会发现,这里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地方。仅一层,占地约平方米,呈现一个不是特别规范的U字型。U字的底部,就是市场正门所在的位置。
这其实就是一个社区配套的小菜场,但是经过国际知名设计师的全方位提升,使得这里朴实的烟火气中洋溢着不一样的幸福。
立着复古路灯的小巷,延伸向菜场的各个区域。从大门走进去,左手边是一家规模不小的水果店,右手边则依次是面摊、熟食摊、咖啡馆、家禽肉类摊、蔬菜摊、豆制品摊、河鲜海鲜摊和杂货摊。
暖黄灯光,仿古摊铺、手写招牌,仿佛走进市井小弄堂,温和又细腻。
说它迷你,是因为这个菜市场里,每个种类的摊位都是“仅此一家,别无分号”。
里面还有一家很出名的菜场咖啡。大约5平方米的小铺,敞开式的设计,白色墙壁配上原木色门头,老板夫妇配合默契,不得不说,这是菜市场里一道很特别的风景。
能看得出,到这里买菜场咖啡的,都是熟客。暖黄的灯光下,自带杯而来的客人,点单的时候,都会有一份独特的默契。“市场刚改造好的时候,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客人。现在留存下来的,基本上都已经是很稳定的顾客了。”老板阿黎一边做着各式咖啡,一边很随意地闲聊。
在这个初秋的日子里,腕哥点了一杯桂花拿铁。
在杭州,桂花就是秋天的一种情怀。而喝着浓郁而富有层次的桂花拿铁,置身于“马大嫂”的市井闲聊声中,更添一份生活感。
在这个菜市场里,每个摊位的经营者,都已经看淡了“网红”的光环。蔬菜摊位的老黄,是红石板农贸市场的“元老级人物”。
“从菜市场刚开,我就在这里了。那时候我女儿还没上小学,现在都已经上高中了。”老黄说,市场改造了,虽然短时期内吸引了一些“追风者”,但对于他们来说,真正的客户,就是附近的邻里。
“菜场这个地方,就是讲究个便利,东西新鲜、价格公道。谁也不会因为你是网红菜场,大老远天天来光顾。”
菜市场
是城市生活最真实的模样
走进这里
唯有柴米油盐
岁月静好
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复制、摘编、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,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。